朗格德系表是一种表达各种波长光的光谱仪器,用于光谱分析和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等。它由光谱光源、光栅光路、光接收器等部分组成。
朗格德系表由德国物理学家朗格德(Johann Rudolph Lichtenberg)于1786年发明,是几种光谱仪中最早的一种。朗格德系表的基本原理是,将入射的光线通过一定的路径使光线呈现色散,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不同的角度与光栅表面相遇,并按照波长不同而对光进行分散,最后再次汇聚。通过在光线汇聚的位置上设置探测器,就可以得到不同波长光线的光谱。这个过程叫做色散。
朗格德系表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由于和光通量的比较小,因此在实验室中广泛使用。同时,朗格德系表可通过更换不同光栅来检测多个波长范围的光谱,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分析气体的分子结构,测量金属或荧光的光谱等。
在应用领域,朗格德系表主要应用于光学长波长区域的分析。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测定分子的结构、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分子的振动光谱等。此外,朗格德系表还可以用于分析宇宙射线和分析分子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
总的来说,朗格德系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分析仪器,可以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同时,它也是光谱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推动光学及光谱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